《封神》的硬伤?纣王真的叫殷寿吗?
《封神》里商纣王自称殷寿,但是在《封神演义》小说中他并不叫殷寿。
(资料图)
小说原文是这样写的:纣王乃帝乙之三子也。帝乙生三子:长曰微子启;次曰微子衍;三曰寿王。。。。后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托孤与太师闻仲,随立寿王为太子,名曰纣王。
由此观之,小说之中他的名字叫“寿王”,称号是叫“纣王”,但是《封神演义》这本小说加入了很多戏说的成分,里面的称谓、遣词造句都是用当时比较流行的小说家写法,类似《三国演义》、《三言二拍》等等,也就是用比较现代化的语言去描述商朝时代的事情,所以对于纣王的称呼是有戏说的成分在里面,而电影里就直接取了一个“寿”字,干脆就称呼他为“殷寿”了。
但是《封神演义》也不全是胡编,也有一些事还原了史实的,比如开篇第一回第一句就写道:成汤乃黄帝之后也,姓子氏。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商朝的帝王都是“子”姓,纣王也不例外,但也仅此而已。
那么再看看史书上是怎么记载的?
《史记.殷本纪》记载: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
由此可知纣王是“子”姓确凿无疑了,这一点和《封神演义》是一致的,那叫啥名字呢?
还是根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帝乙长子曰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这里说得很清楚,纣王就叫“子辛”,当时天下人也称他为纣。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把他名字叫“寿”?“寿”只是小说家之言,这应该跟他的名字“受”有关系。
根据《尚书.周书.牧誓》记载,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
这里称呼商王为“受”,而牧誓是有商代铭文记载下来的,可信度更高。
在《史记.周本纪》 中也有一版牧誓:王曰:“古人有言"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殷王纣维妇人言是用。
这里仍称呼商王为殷王纣,但其他内容与《尚书》记载相同,应该是为了保持前后记载的一致性,当然是更早的《尚书》记载更为准确。
还有一种说法
根据晋朝时发现的古书《逸周书.克殷解》记载:殷末孙受德,迷先成汤之明,侮灭神祇不祀,昏暴商邑百姓。。。。
《尚书正义》记载汉郑玄云:纣,帝乙之少子,名辛,帝乙爱而欲立焉,号约受德,时人传声而作纣也,史掌书,知其本,故曰“受”
《逸周书》来历不是很明确,《尚书正义》是唐初《五经正义》的第二部,算是比较正规的儒家典籍。
由此可见纣王的姓名是“子受”或“子受德”,再加上古人有以国名作为姓的说法,比如纣王的大哥叫子启,因为被纣王封在微国,所以又叫微子启,后来又被周成王封在宋国,又叫宋子启。
因此纣王又被称为殷受或殷受德,《封神》电影中应该是采用了这种叫法,也部分借鉴了《封神演义》小说中的称谓。
而“纣”是当时人们对他的称呼,其实也算他的名字,按照《尚书正义》记载的应该是当时受和纣的发音类似,纣本身没有不好的含义,只是因为商末这段历史后世将纣作为暴君的代名词。
关于帝辛的称谓,汉代郑玄认为是纣王之名。后世学界对于此类出现在商王名号中末尾的天干(“日名” ),存在生日、庙主、祭名、死日等多种说法。
我们可以看一下商朝31位帝王都是天干来命名的,大乙(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 、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纣)。
我们拿商朝的创始人大乙(汤)来说,生前叫的名字叫大乙,死后的缢名叫汤。
《史记·殷本纪 ·索隐》中记载“微字上甲,其母以甲日生故也,商家生子以日为名,盖自微始。”
这个叫微的是汤的祖先,从他开始商部落的首领都开始以天干命名,像他的后代叫做报丁、报乙、报丙等等,一直到天乙也就是汤。
天干是怎么来的?
相传在古代有十个太阳,名字分别叫,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天有一个太阳出来,十天一个循环。这一个循环叫做一旬,这十个太阳的名字称作“十干”,也就是天干地支里的“十天干”。在夏商时期皇族和贵族阶级信仰的是太阳神,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
既然十天一循环,必然有在同一个干日生的帝王,为了分辨开会在日干前加一个字。我们还以汤的名字大乙为例,后面的帝王和汤一样在乙日生的还有,祖乙,小乙,武乙,帝乙,这样就和汤的名字区别开来。
纣王叫帝辛,之前也有在辛日所生的帝王,比如祖辛、小辛、廪辛。
因此我们可以叫他纣王、子受、子受德、帝辛、殷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