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资讯

世界今头条!张裕泉:一个“松油工”的泰宁情怀

2023-04-25 11:11:15 东南网

东南网4月25日报道(福建日报通讯员 江秀星)

在泰宁县城西张家坊山头上,松林间耸立起一座宝塔。走近宝塔,塔的全身雕刻着成千上万个精致的石像,姿态万千、栩栩如生。工人们正在作业,建设进入到扫尾阶段。宝塔捐助者张裕泉说:“文昌塔目前已完成90%,预计6月可竣工,了却我心中的乡愁。”


(资料图)

今年73岁的张裕泉是周宁县人,一位周宁人,为何对泰宁有如此乡愁?

1961年4月,为了讨生活,张裕泉的父亲张集湍从周宁来泰宁县供销合作社应聘,被分配到下渠乡宁路村下坑自然村烧木炭。那一年,张裕泉12岁。

3年后,烧炭停止。此时,张集湍的身份也由县供销社职工变成了宁路村农民。

不能烧炭,就得种田,但下坑村的田都是山垄田,耕作条件差,产出少。当地村民种田都难,更何况没有经验的张集湍。面对困难,他选择上山采割松脂,张裕泉便跟着父亲成了采脂工。

采割松脂,当地人称为“松油工”,这是一项很辛苦的活,每天都是独自一人往森林里钻,在松林间跑,起早摸黑,早出晚归,中午没午休,连午饭都是在山中吃。

1980年国家落实政策,恢复了他们一家“居民户”身份,享受国家分配供应口粮的待遇。年过半百留恋家乡的父母,把户口迁回了周宁,而已经成年的张裕泉却选择留下,把家安在宁路村,继续做“松油工”。

随着森林松树资源的减少,下渠当地的松林无法满足采割,张裕泉就把采割范围往周边乡村和邻县扩展。

1976年,张裕泉在将乐玉华洞一带采割松脂时,看到村里的一个铸造厂,因经营不善、销售渠道不畅,没业务,造成连年亏损而倒闭。村里见张裕泉有能耐,便将工厂交给张裕泉管理,在他的管理下,铸造厂蒸蒸日上。

1980年,张裕泉自筹资金创办了一家铸造厂。8年后,为满足业务扩展需求,将工厂迁往厦门。1993年创办了厦门金潮工贸有限公司,2006年创办了厦门市乐添农副产品市场有限公司。这2家企业经营得很好。

年过古稀的张裕泉生活无忧愁、无牵挂。他致富思源,感恩回报心中的故乡泰宁,将这份情怀、这份爱心化作涓涓细流,滋润故乡心田,长期致力于社会公益与慈善光彩事业,践行企业家社会责任,让夕阳发挥余热,黄昏岁月焕发光彩。

2018年,张裕泉得知泰宁正在筹建一个文昌塔,建设资金不足,当即对泰宁县领导说:“你们回去大胆筹建,这个钱我来出。”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泰宁知县谭际可集仕宦学子之力,在张家坊后山兴建文昌塔。文昌塔建成后,泰宁在明末步入科举复兴时代,可惜后来古塔被毁,仅存遗迹。泰宁县请专家对新建文昌塔进行了规划设计,塔高36.22米,七层八角楼阁式空心的文昌新塔,塔身有大量雕刻图案,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文化内涵,总造价达1500万元。

张裕泉说:“泰宁养育了我,锻造了我,是我刻骨铭心的故乡,我要报答它。”张裕泉就是这样以一种高尚的家国情怀,来回报他心中的故乡,把满满的爱心献给了泰宁,累计捐款达16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