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角星XBB.1.16专打眼睛吗?它要引发第二波疫情了吗? 天天新消息
声明:个人观点 · 不代表任何组织与单位
(资料图)
最近一个叫大角星或XBB.1.16的新冠变异株引发了网上的热议,焦点有两个,一是这个变异株在印度、新加坡引发了大量感染,印度还为此重新引入了口罩令,另一个焦点是说该变异株引发了一个新的病症——结膜炎,即红眼病。
很多人也开始担心XBB.1.16是否会引起国内第二波疫情,是否会比感染其它病毒株后病情更严重。
其实,这些传闻有一些是没注意其它背景信息,有一些是过度夸张。
XBB.1.16确实让印度、新加坡等地的感染病例大幅上升,但不能忽略这些地方之前的病例数很低。因此,即便大幅上升了,目前的实际感染数远低于以往疫情高峰时期。而且这些地方的住院、重症上升幅度远没有感染那么高。
参考新加坡不同病毒株主导期间的感染病例、死亡病例变化曲线:
可以看到目前感染病例远没有过去几波疫情高,死亡病例更是每一波疫情都远低于前一波。
出现这种一波更比一波弱的现象是有科学道理的。虽然XBB、XBB.1.16这些新出现的病毒株免疫逃逸更强,但它们不是彻底的免疫逃逸。疫苗接种与过往感染获得的免疫屏障虽然不能彻底阻断病毒传播,但还是限制了这些新变异株的影响。
而且别看网上一些文章把XBB.1.16传得神乎其神,这个变异株就具体的突变而言与过去的XBB、XBB.1.5区别很少。像在免疫逃逸的关键位置S蛋白上:
XBB.1.16和XBB与XBB.1.5相比,多了E180V这个突变,另外出现了T478R突变,而不是另外两个XBB的T478K突变。然后,XBB.1.16和XBB.1.5同样是F486P突变,不同于XBB的F486S突变。就这三个突变差异,别的没了。
一些实验研究显示T478R突变可能在传播力、致病力上更强,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XBB.1.16在印度、新加坡等地取得优势,也是为什么WHO把它列为正在监测的病毒株。可是有限的变化意味着在免疫逃逸等特征上,XBB.1.16与之前就在全球很多地方成为主流的XBB各分支类似。不太可能在疫情上造成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新加坡实际上重症、死亡还是很少。而印度也只是少数邦提出在公共场合戴口罩,更多是一种谨慎,不是真又遇到疫情大暴发了。
同时,这样少量的突变,能否导致疾病表现大不一样,出现所谓的新病症呢?也不太可能。新冠变异株最后还是新冠病毒,它不是变着变着变成SARS,更不可能变着变着变成HIV。
可以回想一下,疫情三年多来,从阿尔法到奥密克戎,那么多个突变株,像奥密克戎更是一出来带着S蛋白上30多个氨基酸突变,但实际上在疾病表现方面还是处于一个较稳定的水平。大部分人都是常见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重症还是集中于高危人群。
像原始病毒株就有一定比例的人出现嗅觉味觉丧失,后来传说奥密克戎没有,可实际上还是有。那么多变异株,像奥密克戎都比原始株变那么多了,最后只是潜伏期缩短几天,免疫逃逸也不是彻底的。
XBB.1.16和其它XBB就那么几个突变,能突然产生新症状吗?其实新冠引发眼部症状虽然罕见,但过往早就有报道结膜炎等情况出现在部分感染者身上,甚至还有结膜炎是唯一症状的案例报道:
一些变异株经常因为特别的外号让人觉得看着吓人,例如XBB.1.16被称为大角星,给人感觉很不一样。可XBB.1.5的外号更吓人,是克拉肯,海怪。但前面说过,这两个变异株差别很小,而XBB.1.5虽然已经占据美国等地主流病毒株的位置很久——如今依然在美国全部新增病例里占比超过80%,也没引发大的疫情波动。
从中国疾控中心的公告来看,国内其实早就检测出了包括XBB.1.16在内的多个XBB变异株。4月15日发布的公告里提到2022年12月1日到2023年4月13日,本土监测到的重点关注变异株里有15例是XBB.1.16以及2例XBB.1.16.1。上一份到4月6日的监测公告里倒没有提到XBB.1.16。不过我们不能确定15例XBB.1.16就是这一周突然出现的,因为可能涉及到随着新病毒株被定型,原来的测序结果经过进一步归类,重新划分了分支。
而XBB.1.5截至4月6日就累计有63例,比截至3月30日的44例上升了19例。可XBB.1.5引发了中国第二波疫情了吗?之前没有——否则还不早就注意到了?
这也能通过免疫基础找到原因。之前包括张文宏医生在内的上海一个研究团队的一篇预印版论文显示2针灭活疫苗接种者发生BA.2突破性感染6个月后,仍能检测到针对XBB、XBB.1.5等新型奥密克戎亚株的中和抗体(3针类似):
同一项研究里显示打三针灭活,或两针灭活+一针智飞重组蛋白加强,即便在第三针后14天的免疫反应高峰,仍然有很多人无法检测到针对这些新型奥密克戎亚株的中和抗体。
可以想象,在第一波疫情暴发前,国内大部分人的免疫基础属于这种三针灭活或两针灭活+序贯加强。可如今却会更类似两针或三针灭活+BA.2突破性感染,免疫基础实际更强了。
之前,这种更强的免疫基础可能限制了XBB.1.5等病毒株发展成第二波疫情。
当然,随着时间推移,免疫水平无可避免会下降,而新的变异株说不定在传播速度、免疫逃逸上还会有加强,最终难免会有第二波疫情。4月下旬以来,国内病毒株监测里各个XBB,如XBB.1.5、XBB.1.9以及XBB.1.16等都是大幅增加。需要警惕第二波疫情可能真要来了。
或许会是XBB.1.16,也或许不是XBB.1.16,但总会有一个会导致第二波疫情。可是新冠演变至今,免疫逃逸都不是彻底的,对重症、死亡的免疫防护会更为长久。从人群角度看,中国这样第一波疫情特别严重,感染比例非常高的地区,第二波疫情即便发生,严重程度也会弱于第一波。
当然,这种免疫基础对第二波疫情“够用”的情况是针对大部分人,即普通健康人群,对于高危人群来说,本身免疫反应或许会弱一些,免疫屏障也就差一些,加之重症风险更高,仍然需要通过更及时的疫苗接种等来完善保护。
但我们没必要因为一些夸张的谣言而恐慌。
参考资料
https://covid19.who.int/region/wpro/country/sg
https://outbreak.info/compare-lineages?pango=XBB.1.5&pango=XBB.1.16&pango=XBB&gene=S&gene=ORF1b&gene=ORF1a&threshold=75&dark=false
https://www.who.int/multi-media/details/who-press-conference-on-covid-19-and-other-global-health-issues-29-march-2023
https://www.chinacdc.cn/jkzt/crb/zl/szkb_11803/